大连重工(002204)5月8日举行2024年年度业绩网上说明会,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CEO)孟伟,董事、高级副总裁、首席财务官(CFO)、首席合规官(CCO)、总法律顾问、董事会秘书陆朝昌,公司独立董事、审计与合规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唐睿明与投资者进行互动交流。
全力实施数智化转型
大连重工是国家重型机械行业的大型重点骨干企业和新能源设备制造重点企业,主要从事物料搬运设备、冶金设备、新能源设备、传动与控制系统、船用设备等领域的大型成套设备及核心零部件的开发、研制和销售,为冶金、港口、能源、矿山、工程、交通、造船等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提供大型高端装备和智能服务解决方案。
大连重工4月16日晚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2.81亿元,同比增长18.97%;实现净利润4.98亿元,同比增长37.12%;基本每股收益0.26元。
“公司具备包括大型船用曲轴和单点系泊等产品在内的供货能力。”大连重工表示,公司作为国家发改委曲轴攻关课题的重要研制单位,始终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努力把“卡脖子”变成“仰脖子”。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攻关,已全面掌握了国际高端船用曲轴的生产技术,经过多年发展,产品范围覆盖曼恩系列50—108型、WinGD系列52—96型低速船用柴油机半组合曲轴,已累计出产曲轴1300余支,让“船等机、机等轴”制约国家造船业发展的瓶颈成为历史。
公司先后承接了国内外多个单点系泊系统的总包制造,并且在国家部委和央企国企的大力支持下,持续性地承担了多项单点系泊相关专项研究课题,自主设计研发了单点系泊系统中的液滑环、气滑环、电滑环等关键核心配套设备,设计参数和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液滑环、电滑环完成了样机制造与实验验证,并取得了船级社的认证。
目前,大连重工聚焦主责主业,致力于装备无人化,全力实施集团数智化转型和以智能化为主的“五化”战略。在产品方面,公司整机产品或装备系统基本实现无人化覆盖,如港口机械方面的无人化堆取料机、无人化装卸船机,无人化的焦炉车辆、无人化重型AGV车辆、无人化混铁水车、无人化行车、皮带机或煤场等无人化巡检机器人、电石化工生产运维巡检机器人等,系统方面提供干散货港口无人化管控系统、重型仓储物流无人化管控系统、无人化钢板库管控系统等等。在生产制造方面,实现了智慧园区的建设和核心工序或产线级的无人化和工业机器人的推广应用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如公司多个基地实现无人化钢板库和智能下料备料车间、机器人焊接切割、机器人打磨、机器人喷涂以及厂内物流倒运等离散制造工厂的无人化建设和推广应用,典型的有国内最大的智能风电核心零部件制造基地,以及智能风电塔筒制造基地等,公司也将相关成熟应用案例及技术在冶金、化工等领域推广应用,如宝武集团智能钢板库、中泰化学机器人巡检等,公司将进一步与大模型结合,赋予机器人更大的智能。
风电板块发展迅速
值得一提的是,大连重工风电板块近年来发展迅速,凭借在技术研发、产能升级和市场拓展方面的优势,已成为公司重要的业务增长点。公司风电领域业务定位,是为整机厂商提供风电核心零部件,主要产品包括齿轮箱、塔筒、核心铸件等产品。
2024年,在政策驱动和技术降本的加持下,风电项目招标同比显著增加,大连重工自主研发的大兆瓦齿轮箱、高端球铁铸件、海陆塔筒的风电订单同比增长32%,有力地支撑了公司经营业绩增长。此外,公司投产的大型高端风电核心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具备30兆瓦级超大型风电核心部件、百万千瓦级火电汽缸、百吨级重型机械装备等高端铸件产品的样机开发和批量生产能力,可为电力能源、矿山、船舶等领域提供大型高端铸件,引领海、陆风电铸件大型化智能化发展趋势。
“随着风电市场的持续增长和公司在风电核心部件的发展基础,公司预计将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大连重工表示,在风电铸件业务上,公司积极响应和满足客户需求,大力推动技术创新与工艺优化,持续加大科技创新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引领有效提升产品质量。同时,通过不断地智能化与数字化升级,引进加工仿真软件、精益生产和智能产线建设,有效提升生产效率。
加速传统产品升级和新产品研发
大连重工始终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服务化”为战略导向,持续深耕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在一系列政策驱动下,公司深化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持续推进主导产品智能化、绿色化水平,立足核心业务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不断提升经营质效。
“截至目前,公司欧洲业务运行平稳。公司将积极关注国际局势变化,及时制定相关预案,最大程度做好海外业务的风险防控。”大连重工表示,公司将继续深入拓展市场版图,壮大经营规模,同时通过持续深化降本增效机制和目标成本管理,挖掘集成供应链效益潜力,做细费用要素压降,做优管理改善,积极向隐性管理成本挖潜等多种措施驱动盈利增长。
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公司将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服务化”战略转型,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深化企业改革、深耕国内外市场,加速传统产品升级和新产品研发,加强全生命周期业务能力,全力提升企业规模、效益、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