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探】 传化智联“新同事”无人车正式上岗 身兼数职探路智慧物流
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作者:李小平 2025-10-21 19:07
Aa 大号字

传化智联(002010)旗下传化物流,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公路港基础设施网络。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一场深刻的物流智能化变革正在此处稳步推进。

近期,一辆无人车已悄然在杭州传化公路港投入运营,这辆在物流园内自如行驶无人车,身兼数职,不仅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有望成为公司构建新一代智慧物流体系的探路者。

73d910983c773d64ec71fe616daee9b.jpg

白天搬货 晚上巡逻

位于杭州钱塘区的杭州传化公路港,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物流中心之一。园区内货物堆积如山,上百家入驻在这里的物流企业,每天会将分拣好的货物,运往全国各地。

近日,记者在杭州传化公路港发现,这个车来车往,一派繁忙的物流园区,一辆白色无人车,正在园区平稳、自主行驶。这辆无人车,车身四周布满激光雷达与摄像头,途中遇到障碍物,可以自动停止并调整行驶路线,最终将货物精准地运送到指定区域。

这辆无人车的行踪,都在园区管理员的掌控中,无人车管理员通过装在手机上的操作系统,可以实时显示每辆车的位置与状态,随时查看货物运输轨迹。

“无人车自9月4日投入运营以来,已平稳运营了1个多月。”这位新上岗的同事,如今正在成为传化杭州公路港的有力帮手,“目前,在园区投入运营的无人车,他们白天充当搬运工,晚上做保安,初步形成‘日间短驳+夜间安防’双场景协同运行的格局”。

具体来说,在白天公路港内短驳方面,包括零担专线、大仓之间的大票零担普货短驳定点送提货,公路港车后产品港内销售的送货上门服务;夜间安防巡逻方面,无人车具备自动识别异常热源及其他安全隐患的能力,并可实时联动消控中心进行快速响应,实现自动巡逻服务。

业务处于逐步上量阶段

投入运营的传化无人车,目前的运营情况如何?对此,传化公路港无人车管理员对记者称,目前,无人车在日间短驳运输场景中,还处于初期的试运行阶段,根据需求运送每日有符合无人车配载吨位的订单,业务处于逐步上量的过程,服务了5家客户。

赵先生经营的物流公司,就是传化无人车的服务对象。他的公司在杭州传化公路港内,专营太仓、江阴、常熟线路。10余年的苦心经营,如今的他,目前手上掌握了一批忠实的客户。但是,这些客户的货物,目的地却不同。所以,这些客户货物从工厂拉到物流中心后,还需要找到相对应的运行线路的物流公司。

“在公路港内,各个物流公司之间的短驳是一件常事。以前,港内之间的搬运一般通过叉车、小货车来解决。若遇上运力紧张,有时候还会用手推车。”无人车在物流园上岗后,赵先生成为了首批用户。

在杭州传化公路港内,像赵先生类似的物流公司,还有上百家,他们各自经营着自己擅长的专线和领域。

作为长三角地区辐射范围最大的物流中心之一,杭州传化公路港平均每天有7000多辆货车在这里装卸、中转,单日货物吞吐量达到4.8万吨。物流中心的园区内,业务高频密集,专线、大仓间存在着大量短驳需求。

因此,在杭州传化公路港,如何高效作业,物流降本增效,成为入驻的物流企业都在思考的问题。记者也发现,除了传化智联自己投入运营的无人车,园区还有3辆无人车正在使用中。

在降本增效方面情况如何?传化公路港管理员称,目前,每辆无人车日均完成短驳任务约5—8单。在现有小单量规模下,降本效果尚不明显;据预估,当日均单量提升至15—20单时,可有效降低短驳成本约40%。在夜间安防巡逻场景中,无人车的加入,可有效规避传统人工夜间巡逻存在疲劳、疏忽等固有短板,实现巡逻网络的“无缝加密”与巡逻质量的“全程可控”。大幅提升区域安全管理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探路新一代智慧物流

杭州传化公路港智慧物流升级的背后,是国家正在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战略落地。

今年以来,商务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推广无人配送车等智能设备;国庆假期前夕,交通运输部等7部门发布的《“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就提出“鼓励城市加大场景和路网开放,推动新型快递配送设备规模化应用,推广末端智能配送服务。”

对于传化物流启动无人车试点的优势,传化智联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首先,得益于场景丰富闭环可控,且封闭环境便于安全管理与模式验证。其次,技术生态有支撑,依托传化物流总部技术团队与浙大研究院等平台技术支撑,使得无人车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具备算法优化与场景创新的持续支持能力。

据悉,传化智联旗下的传化物流,是“公路港”模式的开创者,如今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公路港基础设施网络。目前,传化物流拥有遍布全国72个智能公路港网络,日均车流量突破17万车次,入驻各类物流企业超8500家,覆盖专线线路资源上万条。

庞大的物流客户群体和丰富的线下场景资源,为人工智能与实体产业的结合提供了天然的应用场景。

传化智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计划通过3—5年的持续建设,将无人车应用从当前港内短驳逐步延伸至港外全链路无人化转运,分阶段实现“工厂—港口”及“公路港—终端客户”的无人化运输闭环,旨在进一步压缩物流成本,提升供应链效率,为构建数字化、低碳化的新一代智慧物流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 张一帆
e公司声明:文章提及个股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更多相关文章
热门解读 更多
视频推荐 更多
热门股票 更多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