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持牌证券机构,不代表平台观点,请独立判断和决策】
全固态电池由于固态电解质膜替代液态电解液,前道制片除传统正负极片外,还需制备固态电解质膜,该环节是电池制造流程中的承上启下部分,直接决定成品电芯的性能和质量。
目前,湿法仍是固态电池产线的主要选择,干法凭借成本、工艺与材料适配等综合优势,正逐步成为下一代固态电池前道工艺的主流方向。
锂电池制造中,前道制片环节主要指正负极片&电解质膜的成型过程:
①传统液态通过浆料制备、涂布、烘干、压实等工艺,将活性物质均匀涂布于金属集流体上,形成具备电化学功能的极片。
②全固态电池由于固态电解质膜替代液态电解液,前道制片除传统正负极片外,还需制备固态电解质膜。
该环节是电池制造流程中的承上启下部分,直接决定成品电芯的能量密度、倍率性能与循环寿命,也对产线运行稳定性与后段工序良率产生关键影响。

固态电池2025年陆续完成中试,2026-2027年陆续小批量装车,2028-2029年形成规模化量产,全球固态电池产能有望从2024年的17GWh提升至2029年的200GWh,5年合计新增约183GWh。
预计固态电池前道设备2029年市场空间有望达80亿元。

①湿法工艺:仍采用溶剂体系,将电极/电解质材料与粘结剂混合成浆料后进行涂布,再通过烘干完成成膜。
②干法工艺:则取消了溶剂使用与烘干步骤,更依赖高剪切干混与纤维化设备实现材料均匀分散与预成型,并通过多辊压实方式直接完成成膜过程。
湿法仍是固态电池产线的主要选择,干法凭借成本、工艺与材料适配等综合优势,正逐步成为下一代固态电池前道工艺的主流方向。

当前较具代表性的六类干法制片技术包括
①纤维化、②干法喷涂沉积、③气相沉积、④热熔挤压、⑤直接压制和⑥3D打印。
不同路径在技术原理、适用材料、成膜能力、设备复杂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分别适用于大型、柔性电极、小尺寸器件、厚极片等应用场景。
工艺路径的选择需综合考虑材料特性、制造成本与工艺良率的适配性,以实现性能与量产之间的最优平衡。

固态电池设备整线供应商先导智能、激光焊接设备商联赢激光、化成分容设备商杭可科技,干/湿法电极设备商赢合科技、干法电极&模组PACK先惠技术、整线供应商利元亨、干法电极设备商曼恩斯特、干法辊压机纳科诺尔、干法电极设备商华亚智能等。
研报来源:东吴证券,周尔双,S0600515110002,固态电池设备专题深度系列二:干法成膜——高性能固态电池量产的关键。2025年11月22日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