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谈】高性能固态电池量产的关键技术升级,干法成膜正成为主流方向!
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2025-11-24 17:31
Aa 大号字
核心看点:

【本文来自持牌证券机构,不代表平台观点,请独立判断和决策】

全固态电池由于固态电解质膜替代液态电解液,前道制片除传统正负极片外,还需制备固态电解质膜,该环节是电池制造流程中的承上启下部分,直接决定成品电芯的性能和质量。

目前,湿法仍是固态电池产线的主要选择,干法凭借成本、工艺与材料适配等综合优势,正逐步成为下一代固态电池前道工艺的主流方向。

1)前道制片直接决定电池性能表现与产线稳定性

锂电池制造中,前道制片环节主要指正负极片&电解质膜的成型过程:

①传统液态通过浆料制备、涂布、烘干、压实等工艺,将活性物质均匀涂布于金属集流体上,形成具备电化学功能的极片。

全固态电池由于固态电解质膜替代液态电解液,前道制片除传统正负极片外,还需制备固态电解质膜。

该环节是电池制造流程中的承上启下部分,直接决定成品电芯的能量密度、倍率性能与循环寿命,也对产线运行稳定性与后段工序良率产生关键影响。

固态电池2025年陆续完成中试,2026-2027年陆续小批量装车,2028-2029年形成规模化量产,全球固态电池产能有望从2024年的17GWh提升至2029年的200GWh,5年合计新增约183GWh。

预计固态电池前道设备2029年市场空间有望达80亿元。

2)固态电池前道制片工艺主要分为干法和湿法

①湿法工艺:仍采用溶剂体系,将电极/电解质材料与粘结剂混合成浆料后进行涂布,再通过烘干完成成膜。

②干法工艺:则取消了溶剂使用与烘干步骤,更依赖高剪切干混与纤维化设备实现材料均匀分散与预成型,并通过多辊压实方式直接完成成膜过程。

湿法仍是固态电池产线的主要选择,干法凭借成本、工艺与材料适配等综合优势,正逐步成为下一代固态电池前道工艺的主流方向。

3)干法成膜技术路径多样,各具优势与适配场景

当前较具代表性的六类干法制片技术包括

①纤维化、②干法喷涂沉积、③气相沉积、④热熔挤压、⑤直接压制和⑥3D打印。

不同路径在技术原理、适用材料、成膜能力、设备复杂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分别适用于大型、柔性电极、小尺寸器件、厚极片等应用场景。

工艺路径的选择需综合考虑材料特性、制造成本与工艺良率的适配性,以实现性能与量产之间的最优平衡。

4)这几家设备商布局最领先

固态电池设备整线供应商先导智能、激光焊接设备商联赢激光、化成分容设备商杭可科技,干/湿法电极设备商赢合科技、干法电极&模组PACK先惠技术、整线供应商利元亨、干法电极设备商曼恩斯特、干法辊压机纳科诺尔、干法电极设备商华亚智能等。

研报来源:东吴证券,周尔双,S0600515110002,固态电池设备专题深度系列二:干法成膜——高性能固态电池量产的关键。2025年11月22日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 赖少华
免表声明:《脱水研报》为财经内容资讯产品,不提供具体投资决策服务,交章提及的内容仅供参考,任何涉及的个股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证券买卖建议投资者应结合自身财务状况自行判断是否采用本产品信息并自行承担风险,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栏目无关。
更多相关文章
点击加载更多
没有更多了...
热门解读 更多
视频推荐 更多
热门股票 更多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