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人形机器人领域融资额创全年新高 达111亿元
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作者:王一鸣 2025-09-30 21:09
Aa 大号字

9月30日,研究机构高工机器人发布研报称,据不完全统计,9月,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共发生了30起融资事件,其中29起来自国内,1起来自海外,已披露的融资总额约为111.08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约105.70%。

报告指出,进入2025年下半年,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月度融资表现并未延续以往的强劲势头,反而显现出不确定性。在6月以29.93亿元人民币录得低点后,虽于7月大幅攀升至70.94亿元,但8月又回落至54亿元,呈现出一轮“过山车”式的行情。 就在市场普遍预期下半年资本将趋于收缩,9月的人形融资总额逆势而上,再度创下全年新高。

具体来看,9月融资额的倍数增长,主要归因于9月16日人形企业Figure AI完成的超10亿美元(约71.24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这笔融资也标志着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迎来了今年的融资高潮。 

国内方面,9月,国内融资累计39.84亿元,环比增长59.36%。其中,融资金额达亿级以上的共9家,分别是智平方、强脑科技、自变量、星源智机器人、Dyna Robotics、一星机器人、泉智博、乐享科技、灵猴机器人、首形科技。 

从公司类别来看,共有4家灵巧手公司完成融资,分别是强脑科技、源升智能、Tetheria.ai、钧舵机器人;共有4家人形核心零部件公司完成融资,分别是灵足时代、同川科技、泉智博、灵猴机器人。

与此同时,共有18家本体公司获得融资。高工机器人认为,这些公司之间的产品定位差异正变得更加清晰。其中,清宝机器人、首形科技专注于仿生人形机器人;赋之科技、萌友智能、如身机器人、未来密偶、珞博智能则专注于陪伴机器人。 

从单体公司融资金额来看,9月共发生了2起高额融资事件,除了Figure AI,另一家是来自国内的自变量。对此,报告分析认为,自变量与Figure AI存在显著共性。 首先,两家公司都坚持“本体”与“大模型”协同发展的技术路径。

其次,两家企业本轮融资均获得了科技巨头的押注。自变量最新一轮融资由阿里云、国科投资领投,国开金融、红杉中国、渶策资本跟投;美团战略投资超额加注,联想之星、君联资本等老股东持续追投。 

Figure AI最新一轮融资同样是“大牌云集”,由百汇创投领投,一同投资的包括英伟达、英特尔创投、韩国LG科技风投、高通创投、赛富时等。  

最后,在落地和预训练方面,两家企业均有具体的合作项目正在进行中。

报告还指出,当人形机器人产业迈向纵深发展阶段,除了通用人形机器人,各本体公司正通过差异化的产品定位,开辟全新的竞争格局。正是这种定位分化,使得陪伴型机器人再度成为被选择的焦点。 

数据显示,9月,有4家专注于陪伴型机器人的本体公司获得了融资,分别是赋之科技、萌友智能、未来密偶、珞博智能,累计获得约9800万元。事实上,今年6月,这一投资热潮便已显现,贝陪科技、陆吾智能、数字华夏、智可派机器人、珞博智能等5家本体公司累计获得约1.18亿元融资。

上述4家公司的产品,主要定位是小型陪伴机器人,它们更像是“有生命的智能玩具”,通过“IP + 具身智能”的组合,为冰冷的机器赋予了灵魂与个性。

高工机器人对此分析称,对于陪伴机器人而言,其“轻量化”与“家庭级”的产品特征,直接转化为显著的价格优势。此外,这些贴近日常生活的属性也意味着更低的市场教育成本。不可忽略的是,这类机器人的功能也仅限于“陪伴”和“教育”,若出现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情况,要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存活,更是考验。

“对投资方来说,鉴于市场对陪伴型机器人的需求已初步验证,投资者下一步完全有理由将目光投向任务更复杂、交互更自然的人形机器人这一更高阶形态。”报告在最后提出。

责任编辑: 康殷
e公司声明:文章提及个股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更多相关文章
热门解读 更多
视频推荐 更多
热门股票 更多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Baidu
map